对新疆的向往大约始于2008年秋天,在大学校内BBS旅游版上读到几篇暑期的新疆游记。那几篇文章没有一张图片,只是用文字详细描述了作者坐着火车一路西行,经历戈壁、沙漠、草原、雪山,在遥远的地方遇到的风景和人情。那些色彩瑰丽而富有诗意的描写让我心生向往。然而从前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觉得旅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所以向往终归只是片刻的念想,并没有落实到行动的计划。
若干年后,2013年国庆节在朋友圈刷到几张雪山湖泊的照片,在那金黄的草地上,湖水泛着蓝宝色的光辉。我立刻被吸引了,问朋友这是哪里,答曰新疆博州赛里木湖。从此“赛里木湖”这个美丽的名字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梦。
新疆很大, 具体怎么玩是一个问题。我第一次去一个地方不爱做功课,对新疆的景点只知道赛里木湖。J同学想去喀纳斯,但是八月份并非喀纳斯最好的季节,而且离赛湖太远,于是决定在伊犁走个小环线。带着一些朦胧的印象和不确定,我在8月19号这天坐着火车出发了。
乌市铁路局经营的列车非常干净,列车员隔三差五打扫卫生,这一点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火车经过山西、陕西榆林、宁夏中卫等地,陕北地区夏天绿树成荫,生态恢复得不错,也出乎我的意料。
在火车上经过了阳光灿烂的一天,似乎也在预示这次旅程的基调。第二天早晨醒来是六点,拉开窗帘的瞬间我被车窗外的风景惊艳到了,不远处就是连绵不绝的祁连山脉,一轮明月徘徊在云层中。
快到嘉峪关时天空大亮,我在火车上看到了此行第一个日出。比日出更美好的是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那些曾经在古诗文中读到的地名在地图上一一经过,那些金戈铁马、荡胸层云的故事渐渐鲜活起来。
火车进入哈密后是漫长的黑色戈壁,这里是中国夏天温度最高的地方,在骄阳的炙烤下地面仿佛升腾着热气。过了吐鲁番,铁路两侧又出现了连绵的高山,这是东天山山脉。晚上七点进入乌鲁木齐南站,结束这一趟最漫长的火车旅行。
8月21日早晨坐火车去伊宁,那天乌市晴空万里,进站时看到太阳从博格达峰升起,那是我对博格达峰的第一印象,从未想到雪山离城市能有如此近。可惜没有拍照,只能把这个画面留在记忆中。乌市到伊宁火车开了六个小时,前半段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农田,和华北平原似乎没什么区别。后半段穿过许多隧道进入天山腹地,感觉天山的岩石构成并不是花岗岩,而是比较松软的砂土。从尼勒克县开始铁路两旁都是坡度很大的草原,和2013年去内蒙古看到的平原草原大相径庭。没什么见识的我在火车上连连惊叹,真美。然而之后几天在伊犁饱览高山草原的魅力,才知道当初实在是too young。
伊犁的第一个景点是伊犁河大桥。现在伊犁河上有两座大桥,南岸两座大桥之间是一个长达三公里的湿地公园。从一桥走到二桥,正好赶上日落。夕阳的饱和度特别高,把一切都染成金红色。
8月22日在神州租车伊宁机场路店提车,这里没有SUV,店员告知我们计划中的很多路线路况不好,小车容易出事。无奈只能削减自驾计划到三天,先去昭苏,后去赛湖,还车后坐大巴去琼库什台。出发后导航提醒伊昭公路封闭修路,只能绕道特克斯县,这样就错过了传说中极美的伊昭。然而伊宁到特克斯也有一大段在修路,路上坑坑洼洼,还有很多大车经过,这一段路真是噩梦。快到特克斯县城时看到路牌上写着“喀拉峻草原19公里”,我顿时来了精神,强烈建议就去喀拉峻,别再绕道昭苏了。
从八卦城去喀拉峻景区的路上首先经过78团,有一片很大的苹果园。顺着山路往上开,起伏的草原逐渐露出一角。一条灰蓝色的河流从公路旁流过,在某个地方拐一个S形弯,与照片上的喀纳斯湖月亮湾竟有几分相似。到了布拉克门票站停车购票进入,门票加景区车170元。我们和一个台湾旅行团坐一个景区大巴,他们游完伊犁就要飞去喀纳斯,挺羡慕他们。
景区大巴在山路上开了很久,不断地爬坡、过弯,草原上牧民已经把割下来的草打包成砖块,离转场的时间也不久了。喀拉峻是新疆优质的高山草原,夏天水草丰美,然而冬天是一片冰雪世界。新疆的牧民还保持着真正的游牧传统,春季赶着牛羊去高山地区,秋天回到平原过冬。大巴电视屏幕播放着喀拉峻景区官方拍摄的宣传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242768/?from=search&seid=5874609948056041641 ),我一边看着视频,一边看外面的风景。路上不时有羊群挡住去路,台湾大叔大妈们掏出手机相机拍得不亦乐乎。经过了很多弯道,大巴终于爬上了一个很长的破,远方一排整齐的雪山突然跃入眼中,仿佛一队威严的仪仗队伫立在草原的尽头,整个车上的人都惊呼不已。目测雪山在东西方向延伸了一百多公里,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连绵壮观的雪山,这也是重塑我自然审美的一个下午。在那之前我的心目中最美的是黄山,以及黄山代表的中国山水画中的风景。然而喀拉峻把我二十多年的审美经验无情打碎,以雪山、森林、草原、峡谷、河流编织成一个梦,一个既有田园牧歌的温柔,又有大开大阖的壮阔的山河之梦。徜徉在喀拉峻的天地之间,一切赞美都是词穷。
远处的平台上的森林草原宛如中土世界
这就是库尔代森林大峡谷
美好的光阴总是短暂,从猎鹰台坐景区大巴回山下,路上经过乌孙夏都,发现这里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决定将来还要来住在这里。回到特克斯县城,在美食街吃饭,我难掩激动的心情,给朋友们发照片和视频,分享这个来之前一无所知,涉足之后令人惊叹的绝世风景。
8月23日从特克斯县开车去赛里木湖,大约300公里路程。穿越特克斯山的烂路风景还不错,到处都是威严耸峙的峡谷地貌,大体是褐色的玄武岩山体。下午两点左右在惠远古城附近的218国道上吃了一个大盘鸡,三点多从果子沟沟口进入赛果高速G30。果子沟内又是一路峡谷地貌,我觉得这里和特克斯山很不同,这里的山更加温润,没有特克斯那一段的压迫感。果子沟内的山体应该是白色的花岗岩,高大的半圆形山壁,云杉林参差分布,竟让我想起照片中的美国Yosemite国家公园。高速路两边有许多流泉飞瀑,陡峭的山坡上草开始变黄,这边气温应该比喀拉峻低一些。大约在峡谷中穿行了半个小时,山重水复之后一座大桥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前方,所有第一次见到果子沟大桥的人都会为之一振。230多米高的大桥横贯高速公路上方,当我们从桥洞下方经过不由得仰望这一工程杰作。待到从下一个隧道中穿出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已经置身在大桥上。不得不说果子沟大桥的设计方案是一个惊人的作品,G30高速公路在峡谷内绕了一个大圈,通过隧道和大桥的接力,爬升了几百米的高度,最后到达高山的顶部。穿行在大桥上,峡谷中的雪山仿佛触手可及,这是我前所未见的绝佳风景。心情还未平复,就进入另一个隧道——全长3000米的赛里木湖隧道。当我们最终走出隧道,外面的世界画风骤变,再也不是果子沟中垂直落差巨大的雪山与深谷,眼前是一片平旷开阔充满诗意的草原,蓝宝石一般的湖水就在行车方向的左手边熠熠生辉。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我终于到达。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87625/
从赛湖景区东门进门开始环湖,刚开始天气很好,快到北岸时云层变厚,狂风大作,开始下大雨。这是很典型的夏季高原天气,2013年去内蒙古就领教过。等我们穿过积雨云,抵达西南岸,天空开始变得晴朗起来。可惜此时已经很晚,错过了日落的机会。第一天就住在赛湖西南岸,这里有一些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牧民家的小姑娘在乌鲁木齐上初中,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暑假回来帮家里放羊,九月份又要回省城上学。而九月份赛湖这里会进入冬季,牧民也会转场到天山南麓温暖一点的地方。晚上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和蒙古族牧民在各自的毡房或者蒙古包里弹琴、喝酒、唱歌。像我们这样在城市中生活了二十几年的人第一次来新疆,来到纯粹的草原(内蒙古汉化严重),接触到原生态的游牧文化,感受到的冲击非同一般。也许就像后来听人讲的那样,哈萨克族是世俗化的穆斯林,他们没有维族人那么严谨的戒律,也不像汉人一样对生活、事业有更高的追求。他们崇尚享乐,在快意畅饮中消解草原上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游牧生活的艰辛。晚上哈萨克主人邀请我们一起喝酒唱歌,由于第二天计划早起看日出,我们婉言谢绝了。然而那种恣意挥洒的生命活力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有位朋友说“北疆豪迈,是个且歌且酒的江湖,满是诗情画意”。正是这豪迈的诗情画意让我在之后的一年中两度回到赛湖,此为后话。
云层很厚,透出一束耶稣光。
赛湖东岸的野草
暴风雨即将来临
北岸的山在云海间
西海草原
到达赛湖西南岸的景点“克勒涌珠”,云破天青处。
晚霞的回光返照,遗憾没能看到日落
哈萨克牧民小妹,在乌市上中学,暑期回来帮家里放羊
没有燃烧起来的火烧云
8月24日早上七点起来,天空已经露出熹微的光线。开车到克勒涌珠,找到一个看日出很理想的地点。这是赛湖西南岸一个小小的湖湾,向东南日出的方向能看到山,向北远处有一片雪山,我在草滩中支起三脚架,在寒冷彻骨的大风中等待赛湖的日出。此时整片天地间除了我们的车,在北边很遥远的地方还有一辆车也在等日出。这么安静的早晨还是第一次遇到。大约七点四十分旭日从东南岸山的背后跃起,身后的草原笼罩在一片极度饱和的金黄色光晕中。此前我曾经在黄山看过两次日落和两次日出,和赛湖辉煌壮观的日出相比,除了冬季玉屏楼那次雪后日落可以望其项背,不得不说黄山日出比这里逊色太多太多。旭日的光芒将北岸雪山染成一片金黄,这是我第一次目睹日照金山的奇观。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87751/
上午11点依依不舍地离开赛里木湖,再看一眼晴空下浸透着阳光的海,牛羊闲散地在湖边草原上吃草。赛湖西岸有一片乌孙古冢,想起前两天在喀拉峻草原上经过的乌孙夏都,不禁佩服古代乌孙人真会选择生存的地方。如果让我穿越回古代,我一定要去两千年前的乌孙国当一个牧人。
沿着湖边的山路爬了一段坡,果子沟大桥又再次露出真身。这边的森林峡谷依然令人向往,更好的是这里完全没有旅游开发,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和游牧生态。
套马的妹子,请带我去远方
白色的花岗岩山壁和参差分布的云杉林,想起照片中见过的Yosemite
8月25日下午四点从特克斯县城坐班车去琼库什台村,这是天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哈萨克族牧业村。班车渐渐驶出特克斯县城,转向乡间小路。这天天气晴朗,小路两旁的白桦树和杨树在金色阳光下泛着老电影一样的光泽。小路的尽头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向日葵花田,新疆完美地诠释了“地大物博”的概念。
没过多久,铺装好的柏油路面消失了,前方是一条漫长的烂路。我坐在班车的副驾驶位置(观景最佳座位),听着司机放的动感十足的哈萨克歌曲,随着车身的颠簸此起彼伏,拿稳手机和相机拍照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一路经过了人体草原,阔克苏河九曲十八弯,两个大峡谷,一片兵团的农场。我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然而这一路的风景现在回忆起来还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丰富的梦。
班车穿行在人体草原中心
携带大量石灰岩的阔克苏河,就是前几天在喀拉峻门口见到的那条河
班车上看阔克苏河九曲十八弯,河湾处是兵团驻地农场
向往走进远方的大峡谷
这是翻过一座山后看到的第二座大峡谷,琼库什台村就在峡谷深处
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终于进村了。
我们住在村口天山西部林场管理局的招待所,林场的维吾尔族阿姨给我们做了一顿简单而又美味的晚餐。沿着村里的牧道走上一座小山坡,看了一场日落。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87804/
8月26日,睡了一个懒觉,把衣服洗了晾晒在屋后的竹竿上。维族阿姨做了一盘红烧羊排,美味无法形容,至今难以忘怀。午饭后徒步走进乌孙古道,这是在天山雪岭云杉林深处的路线,一路古木参天,路也不是很容易走。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出了一期《选美中国》的专辑,评选中国最美的一百个地方,这期杂志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第一名就是天山深处的雪岭云杉林,而喀拉峻-库尔德宁区域正是整个天山森林最美的区域,2013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我们沿着林中的溪流溯源而上。森林深处有一座牧民的小木屋,遇到一位在此写生的画家,他是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在琼库什台村里住了半个多月。他还向我们讲述南疆帕米尔高原的风景。
新生的一棵小树。幼年的云杉喜阴,在大树的遮蔽下可以很快地成长。
从乌孙古道回到琼库什台村,我又沿着前一天的路线爬上小山去等日落。这一天云层很厚,没有日落,在牧民的家门口看了一个周围的全景。
8月27日,维族阿姨再为我们做了一盘红烧羊排,还是熟悉的味道。我夸奖她菜里的花椒很香,阿姨从厨房装了一小袋花椒送给我,一个暖心的举动让我感念到现在。饭后我沿着看日落的牧道曲曲折折地向着喀拉峻的方向前行。这一路上不记得翻过了几座山,越过了几个山谷。丰美的高山草甸在温柔起伏的山坡上自由地铺展,牛、羊、马群在草地上和森林间自由地徜徉。直到行走了四个小时之后登上山顶,这是一个大平台上的草原,一道令人眩晕的大峡谷出现在前方。对面就是喀拉峻景区的猎鹰台,而我所在的大平台就是几天前在景区看到的宛如中土世界的牧场。此时南边是一排像仪仗队一般整齐排列的山峰。我忘掉了一路爬山的艰辛,忘乎所以地在草原上奔跑、呼喊,整片天地间除了埋头吃草的牛羊和天空翱翔的雄鹰,只有我一个人。
牧民将牧草收割打包,九月份就要转场离开这里
沿着山坡修建的牧道,翻过这座山背后还有几重山
“雄鹰在展翅翱翔的时候,从不想漫漫的天涯”
出生在喀拉峻大草原上的牛,也是牛生赢家
远处的断层是库尔代森林大峡谷,峡谷北侧就是喀拉峻景区。
喀拉峻的猎鹰台就在对面
在草原上最后的撒欢
下午五点开始下山,下次再来我一定会在山顶平台上露营。
居住在这样的地方算不算桃花源?
临近日暮,天空中的云变幻万千,如万马奔腾
九点半回到村里,晚饭时间错过了日落,却赶上了一场辉煌的火烧云,和喀拉峻官方宣传片片尾的画面一模一样。
8月28日坐了一天的大巴,离开琼库什台,经特克斯县中转,回到伊宁市。晚上在解放西路江苏路口的伊犁马家兄弟主题餐厅吃饭,我很喜欢这家餐厅,后来在别人的游记中看过推荐。
8月29日从伊宁坐火车回到乌市,途径尼勒克县看到起伏的草原,我已经不再像十天以前一样激动,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喀拉峻的草原奇观,还有什么草原能让我心动呢。8月30日参观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简单了解了一下新疆的历史和各民族情况,由于当时我对人文方面的东西不太感兴趣,所以就是走马观花。
从新疆博物馆出来,旁边就是新疆大学。看到新生入学,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很羡慕他们。2017年年底新疆大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名单,希望这个美丽的地方教育资源越来越好。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